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纪怀并引其六 明 · 温纯
 押词韵第三部
朱明景风至,衔命之沈代。
言陟天下眷,历晋出雁塞。
上党文物集,朱门多风槩。
沁水主人奇,论文出流辈。
踟蹰马邑城,追慨诈为害。
云中节至止,带砺盟千载。
邂逅赵将军(岢),英声无与佩。
接武渭阳(尚文),出师敌辄北。
养士与双眼(鎗名赵创),屈指名仅再。
赖有刘都督承嗣,三捷威仍倍。
今为连炮雷,一发敌尽碎。
省卒更省饷,不战功尤最。
先声屈人兵,庶以威为爱。
乃知禦侮策,全胜在修内。
高密相立郑公 其二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
郑公增门之崇,令容高车结驷之路,出五斛,以酬执事者之劳(《御览》八百三十八引《孔融高密侯国笺言》)
钱塘南禅资福院创建佛殿记景定五年 宋 · 安刘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淳临安志》卷八二、《西湖志》卷一二
高宗皇帝驻跸钱塘,西有湖,为群山囿,浸成福地,旧浮图尤崇益无艺极,至盈数百区。
有鲍家田最幽阻阒寂,以演佛之说为宜。
自仁师者从开封来,唯兹卓庵,遵其徒,其地犹未寺也。
绍熙初,有果师见谓克增光者,会南禅敕赐资福寺承嗣不任废,乃益自厉,祈其额焉。
比丘戒墉惠户洁净,以乐宫掖,向之无嫌碍。
嘉定壬午恭圣仁烈皇后洒翰锡之,是名圆庵,山门与额对映。
于是鲍田寺声洞远迩,缘法充斥。
而殿屋未飏,厥惟弗称。
师德深喟曰:「殿以栖像,将妥之」!
心远甚。
独早夜贬穑,累铢寸而图之,敛卷不迹权贵之门,力役不强耕作之夫。
负大木、砻密石者不督而程,若出神授。
殿落成,独□余记。
余曰:「是谓求福田利益者欤,何中人十家之产也?
尔佛岂愿费白日伤货财者」?
则曰:「吾仲尼未尝厌厥居陋,而百世道益光明,宜乎恶于异端」。
深辄瞠若,谓:「君自孔氏,则右其教。
独如今之儒冠,秩才下大夫,腴田丰屋,徒以益过,子孙未闻守环堵而能栋孔子堂者,惟讥吾殿也则工」。
余掩袂称穷,无以诎,俛而第其言以为记。
郭令公和御诗序 北宋 · 胡宗愈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一
景德四年冬十月庚申真宗皇帝临朝谓宰臣王旦曰:「郭贽纯厚长者,在东宫实有功于朕躬。
今老矣,欲寘之近职,宜何官」?
等对曰:「陛下推恩旧臣,不忘辅导之效,惟上所欲命者」。
于是以公自吏部侍郎秘书监集贤院学士,授工部尚书、充翰林侍读学士
是月甲戌,宴于秘阁,御为七言诗以赐之。
方是时,天下士大夫之有识者,莫不以真宗之于老臣旧德待之终始为有礼,而公之纯朴质直,自结明主为可荣。
始公以布衣遇太宗京师,留置藩邸。
太平兴国初著作佐郎明年赞善大夫皇太子侍读
明年右补阙,又明年中书舍人,遂参政事
以言事忤上意,左授秘书监,历荆南、澶渊、天雄、河南军府事,累入为盐铁使、通进银台司知审官院、判吏部流内铨,而终不复大用。
既而真宗锐意儒学,感公耆旧,且将复用而公薨矣。
公之始进也,五年四迁,遂贰政府,何其壮耶!
已而流离摈斥二十馀年之间,白首侍读,而后来晚辈往往居其上,又何惫耶!
岂大臣之出处固亦自有体哉!
然公不以久厄塞不用,可怜之色,攀听赐诗而和之。
其辞忠顺感激而不怨,卒章有「子孙千载共褒扬」之语,若公者岂非笃厚知分之君子欤?
后五十有六年,而其孙赞善大夫、知明州鄞县事徽之谓奉国节度推官胡宗愈曰:「愿赐诗之意刻于石,以为私门法」。
宗愈尝观二帝三代之书,至君臣都俞赓歌诵诰丁宁相与之际,未尝不叹其感遇之深。
而有孙能承嗣,以不坠其祖业。
东西两汉公卿大夫之后,有显闻于世者,或传三数岁而不绝,韦氏、杨氏其尤也。
公之感遇,可谓深矣。
清简纯厚之德可为法,而在于子孙者岂少哉!
若命与时,固在天与人者已,不可强而能者也。
乃若其德,则必有能勉与自立,以称公「千载共褒扬」之意焉。
直谏书 唐 · 刘允章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
救国贱臣前翰林院学士刘允章谨冒死上谏皇帝陛下。臣闻太直者必孤。
太清者必死。昔晁错劝削诸侯之地。
以蒙不幸之诛。商鞅除不轨之臣。
而受无辜之戮。今并臣三人矣。
守忠怀信。口不宣心。
则刎颈刳肠。向阙廷而死者。
并臣是也。救国策从千里而来。
欲以肝脑上污天庭。欲以死尸下救黎庶。
臣死之后。不见圣代清平
故留贱臣以谏明主。今短书一封。
不入长策。伏蒙不收。
所以仰天搥胸。放声大哭。
杀身则易。谏主则难。
以易死之臣。劝难谏之主。
伏见陛下初登九五。颁下诸州。
开直谏门。言者无罪。
四方雷震。百里奔驰至阙廷者。
愿陛下致升平之业矣。陛下既不用其策。
不舍其过。或鞭挞市朝。
囚禁园苑。深埋沟壑者。
不知其数。乞食道路者。
不记其名。夫输忠献策之臣。
匍匐阙廷者。岂敢欺陛下乎。
大臣爱位而不敢言。小臣畏死而不敢谏。
忘生请死之罪。往往冒死天庭者。
知陛下觉悟也。伏闻枢密之事要在纤人。
宰臣为度外之官。以御史为不速之任。
冤者不得伸。君子所以深藏。
小人所以深乱。自古帝王
御史为耳目。以宰相为股肱。
股肱废则不能用。耳目蔽则不能视。
今陛下废股肱。蔽耳目。
塞谏诤。罪忠良。
欲令四海不言。万方钳口。
可不畏也。臣恐千秋万岁。
说陛下不圣。笑陛下不明。
臣所以急也。当今天下求进之臣。
智者不肯自言不肖。愚者不肯自言不贤。
故使贤愚混杂。善恶同偫。
智真愚。何所分别。
取之则善恶进。舍之则贤愚退。
何不使至愚在野。至贤入仕。
今天下食禄之家。凡有八入。
臣请为陛下数之。节度使奏改。
一入也。用钱买官。
二入也。诸色功优。
三入也。从武入文。
四入也。虚衔入仕。
五入也。改伪为真。
六入也。媚道求进。
七入也。无功受赏。
八入也。国有九破。
陛下知之乎。终年聚兵。
一破也。蛮夷炽兴。
二破也。权豪奢僭。
三破也。大将不朝。
四破也。广造佛寺。
五破也。赂贿公行。
六破也。长吏残暴。
七破也。赋役不等。
八破也。食禄人多。
输税人少。九破也。
臣闻自古帝王。终日劝农。
犹恐其饥。终日劝
犹恐其寒。此辈不农不
坐食天下。欲使天下之人尽为将士矣。
举国之人尽为僧尼矣。举国之人尽为劫贼矣。
欲使谁人蚕桑乎。今天下苍生。
凡有八苦。陛下知之乎。
官吏苛刻。一苦也。
私债徵夺。二苦也。
赋税繁多。三苦也。
所由乞敛。四苦也。
替逃人差科。五苦也。
冤不得理。屈不得伸。
六苦也。冻无衣。
饥无食。七苦也。
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八苦也。仍有五去。
势力侵夺。一去也。
奸吏隐欺。二去也。
破丁作兵。三去也。
降人为客。四去也。
避役出家。五去也。
人有五去而无一归。有八苦而无一乐。
国有九破而无一成。官有八入而无一出。
凡有三十馀条。上古以来。
未之有也。天下百姓。
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
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
百姓有冤。诉于州县。
州县不理。诉于宰相
宰相不理。诉于陛下。
陛下不理。何以归哉。
伏见蛮寇欺侵。神道诳惑。
我国家作亡命之渠魁。为逋逃之窟穴。
徵兵五年。今日诛之。
何见之晚也。臣闻却以(疑)未终销兵于当时。
本无养兵。日为乱臣张本也。
今不除其乱本。而除其乱苗。
士卒荡尽于中原。玉帛多亡于道路。
岭外仍令节度四面讨除。苍生嗷嗷。
何负陛下。令行此讨罚。
以为上策。臣恐今年除一承嗣。
明年又生一承嗣。天下征战。
未有了期。则祸难起于腹心。
蜂虿生于手足。陛下左右。
无人敢言。但知润色美词。
悦情畅志而已。岂知千里零落。
万里凋残者哉。今国家狼戾如此。
天下知之。陛下独不知之。
天下不敢言。臣独言之。
万死一生。臣死一介之命。
救万人之命。臣今虽死。
犹胜于生。臣献策千条。
未蒙一问。羁孤贫病。
流落风尘。眷恋朝廷。
而不能去。傥陛下览臣愚见。
知臣愚忠。则理乱斯须。
存亡瞬息。太平之日。
昭然目前。必也陛下不以万国为心。
不以百姓为本。臣当幸归沧海。
葬江鱼之腹。不忍见国难危。
臣之愿毕矣。臣恳擗不胜痛切感惧之至。
苏州承天寺安长老语录序治平二年九月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四、《云巢编》卷七
余昔游江南,上下庐山,西走泐潭,造黄檗,傍淮上,历访诸祖道场。
金陵,还吴越,大抵江南名为达者,余皆已知之矣。
后二年荆州荆州尤多古精舍。
余尝观古记所载,名德硕老多出于荆、衡、襄、汉之间。
余在澧陵最久,澧陵一障,乃有夹山、乐普、钦山、龙潭、层山五大寺
南临药山,北望玉泉联延不绝。
当其盛时,海会山积,上下皆数千百人,地胜势剧,至于今承嗣不衰。
为其师者,莫不推择其人。
余既从江吴、淮楚之士相与往来盖已多矣,然其可者才二三人。
古人有言「如沙中金」,不其然欤?
夫太阳之升于天,明者视其出没中昃,岂不坦然哉?
至瞽者待相而后知,与明者固亡别矣。
明与瞽易识,知与否难言,此丛林所以纷纷也。
维摩大士神通自在,其说虽多,然不可删。
世之学者枢机一发,便使人掩口不暇,已可厌矣。
盖其心有达不,而言无多寡。
世之人独知蹈袭古人言辞,应对亹亹如影响之相符以为其功,顾何异于数宝者哉?
不惟不充于外,其中乃惘惘尔,悠悠尔。
至于达者则不然也。
永安禅师名崇智吴人,张氏子。
受具,即出游诸方。
先受记嘱,心智默了,遂为五祖戒禅师之嗣。
戒师者,先云门三世孙也。
既获五祖印可,乃东归于吴。
初住文殊,还永安
师为吴人,而继主吴二道场,其行乃自弱龄至于耋老有足伏人者,不然,岂其州人推尊之哉?
一日,弟子崇章出其所以开示于人若弟子者为大轴,嘱客不远千里而来,请余为序。
异哉!
余岂知之者欤?
昔如来以正法眼藏授大迦叶,蝉联法绪以传于今,为佛为祖岂一人哉?
然迦叶不能知世尊三昧,况其他乎?
了则为得,昧则为失。
所以为难者,非特在机辩也。
余方在朔野沙尘之中,延首以望,屡以不得一接其风味为恨。
古人所谓说尺不如行寸,余观其言与考其行,岂特尺寸之间也?
若夫陟高坐,运象牙,夺无碍之一辩,伏六道之士,余不得而闻之矣。
是斯录也,所谓扣宫而宫应之,随机之义如是而已。
余欲见其人,以是观之,亦何必在名山古刹之下哉?
崇章所传甲乙次第如右。
治平贰年玖月拾七日序。
韩太保惟忠墓表元丰三年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一、《鸡肋编》卷中
公讳惟忠,著籍真定,为灵寿人
忠宪公之曾祖,今定州丞相之高祖父也。
忠宪公贵,赠太保
夫人张氏,追封江国夫人
太保之子讳处均,亦赠太傅
丞相既贵,又加赠为太师中书尚书令追封昌国公
魏国,又徙韩国
夫人李氏追封韩国太夫人
韩国公之子讳保枢,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鲁国公
鲁国公之子则忠宪公也,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太子少傅,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陈国公
子八人:长曰纲,故尚书司封员外郎
次曰综,故刑部员外郎知制诰
次曰绛,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今以建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定州
次曰绎,故职方员外郎
次曰维,今以端明殿翰林侍读龙图阁三学士、吏部郎中许州
次曰缜,今以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
次曰纬,故比部郎中、知解州
次曰𥾝,故光禄寺丞
韩氏自忠宪公进士,因侍鲁公京师,其后鲁公薨,遂葬于许。
忠宪公益贵,始占第太庙之通衢,而门族之盛,为天下冠。
在朝廷评其德,在士大夫语其学,在公卿之后论其世,咸多韩氏。
然高、曾生长灵寿,葬其处,则韩氏本河北人也。
盖自唐末更五代,天下之民,缠于兵火之毒者二百馀年,至太祖太宗起河北、有天下,垦除祸难,提携赤子,而置之太平安乐之地。
累圣继之,以休养生息为事。
其顾指左右,驾驭驰骋,莫非一时之豪杰。
考诸国史,则累朝将相颇多河北之人,若赵韩王普,实保塞人
曹冀王彬,灵寿人
潘太师美,魏人;
李文正公昉窦尚书仪之昆弟,真定人
王太尉旦,莘人;
张尚书咏清丰人
柳公开,元城人
李文靖公沆肥乡人
张文节公知白清池人
宋宣献公绶平棘人
韩忠献公琦安阳人
馀有名公卿相望而立朝者,不可悉数。
窃尝原其故矣,夫河北方二千里,太行横亘中国,号为天下脊,而大河自积石行万里,出底柱傍,缘太行大峰,斗折而东下,走大海,长岗巨阜,纡馀盘屈,以相拱揖抱负。
小则绵一州,大或连数郡,其气象如此。
而土风浑厚,人性质朴,则慷慨忠义之士固宜出于其中。
而虽或有不遇,不及自用其才,亦必掩郁渟滀,声发益大,泽浸益远,以施于子孙,亦自然之理也。
太保公基本其庆,而忠宪公以道德事仁宗皇帝,进退优裕,有始有卒。
定州丞相以忠厚正直事仁宗、英宗以及今上,出藩入辅,亲当天下大事,不辞艰难,其昆弟群从又才贤,且皆显用。
呜呼,可谓盛矣!
太保公,岂非所谓不及自用其才而施于子孙者耶?
太保公至丞相才四世,而五世诸孙尤众,宗彦,终兵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判三司盐铁句院;
宗道,今工部郎中淮南转运副使
宗右,大理寺丞集贤校理判官告院
宗哲大理寺丞通判祁州
宗师,度支员外郎、知相州
宗弼,大理评事
宗恕,大理寺丞
宗武,东阿显令;
宗儒,大理评事
宗良大理寺丞
宗厚、宗文,光禄寺丞
宗直、宗本,大理寺丞
宗迪,太常寺太祝
宗质,将作监主簿
宗敏秘书省校书郎
宗尧寿安县主簿
宗亮将作监主簿
宗望,郊社斋郎
宗坦太庙斋郎
宗矩,将作监主簿
太保公皆来孙也。
其六世诸孙玠、圭、瑗、琏、环、珙、珏、理、珦、琯、玭、𤪌,或已仕,或未仕,二十人未名,皆来孙也。
夫二汉元功儒林之后,与夫晋王、谢、唐崔、、韦、杜之族,至于与国同久。
今韩氏自忠宪公高祖四世赠一品,上下衣冠传七世,此特太保公之遗德已足以致之矣。
忠宪公大丞相与其诸伯仲,又以勤劳庆善承嗣之如此,则后又宜有兴者,遽可以世数量乎?
传有之:「一岁之计植之以谷,十岁之计植之以木,百岁之计植之以德」。
观韩氏所植之厚,岂独百年哉,视德之所至而已矣。
初,太保韩国公微而葬,其家相比也。
其后增筑之,稍如其品制,而墓益大,遂合而为一,独留墓首、异封志以告于后。
元丰元年秋九月丞相太原易镇定武,乃诣灵寿,既祠谒墓下,因属清臣为之表,而得阳翟孙曼叙书于石。
是不独著太保公之系,将以遍示天下为人之子孙者焉。
元丰三年正月十日,四世孙建雄军节度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节晋州诸军事、行晋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兼知定州军州事及管内劝农使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九千户、食实封二千九百户绛立石。
郭汾阳画像赞 宋 · 周紫芝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一、《太仓稊米集》卷四三
天宝之盗,发乎幽陵。
赫赫嗣王,矫矫龙兴
大阅六军,以殄鲵鲸。
陈陶之役,首靡天旌。
丧师四万,天子震惊。
帝所深倚,朔方之兵。
始公提师,北下井陉
狐惊豕跃,遂衄思明
踵不及旋,关陕以平。
转战逐北,坐收两京。
扫除妖氛,日月精莹。
斯民舞歌,溢于欢声。
孰谓今日,见汉仪型。
帝曰尚父,臣而不名。
王室之造,实始自卿。
仆固丑虏,纵掠汾并。
泾阳之围,百蛮冯凌。
持满待公,轫发弩擎。
短衣匹马,公来茕茕。
倒戈解甲,示以至诚。
问天可汗,谓与俱生。
回纥顾谓,怀恩不情。
曰果吾父,罗拜而迎。
承嗣傲很,握兵不庭。
屈此两膝,伊谁之令。
朝恩佥人,毁短纵横。
竟谓长者,谗言不兴。
繄此伟绩,匪学而能。
精忠厚德,感于神灵。
一时之贤,万世之英。
谁谓匪公,而有此形。
柏直辈,乳口咿嘤。
顾兹奇庞,孰任弗胜。
苍苍群黎,天未欲宁。
笃生我公,以奠疲氓。
拜公遗像,潸焉涕○。
陆相公谢再入表 唐 · 钱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四
臣扆言。
臣昨蒙恩制。
除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今日面宣圣旨。
不令更有陈让者。
臣闻虞舜成汤之为君也。
皋陶伊尹之贤。
处补衮宰衡之任。
不仁自远。
大道甚夷。
上可致君。
下可遂物。
相须之用。
古策具书。
获被宠灵。
再当燮理。
仰成之重。
内省至难。
披肝膈之所藏。
冀封章之可达。
烦言无取。
睿眷莫回。
亲奉清光。
复倾丹恳。
让不容于稽首。
进何务以沃心。
臣诚忧诚感蝢首顿首。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浚哲守文。
高明立极。
广好问则裕之美。
推任贤勿贰之诚。
思举直以化人。
待封比屋。
念偃兵而屈己。
欲拜昌言。
是宜慎择济川
博求在野。
并稷契之称前代。
若姚宋之赞本朝。
使竭谟猷。
以光辅弼。
臣器殊王佐。
质谢卿才。
常念立身。
但希承嗣
未晓必闻之政。
合居不急之官。
虽临事秉心。
如秤敢欺于轻重。
而自天率性。
佩弦亦戒于因循。
顷者徒幸遭逢。
且乖斟酌。
既尘公餗。
果验素飧。
旋叨就列之荣。
匿瑕之道。
今日忽流霈泽。
又执洪钧。
信梦寝之难期。
讵蓍龟之可卜。
顷虽当轴
窃类代庖。
是非诚畏于人言。
去就敢违于君命。
中台不耀。
先惭箕斗之光。
元首自明。
何效股肱之力。
衔恩匪称。
揣分弥忧。
词不尽于抽毫。
泪空知于承睫。
戴圣造。
辞莫能殚。
臣某无任感激荣抃屏营之至。
谨言。
敬王子羽祭议 南朝宋 · 徐爰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
国无后,于制除罢。
始封之君,宜存承嗣皇子追赠,则为始祖。
臣不殇君,事著前准。
岂容虚阙烝尝,以俟有后,谓宜立庙作主,三卿主祭依旧(《宋书·礼志》四,大明八年正月游击将军徐爰议,又见《通典》五十二。)
修行地不净观经序 南朝宋 · 释慧观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三
夫禅典之妙,盖是三乘之所游;
反迷悟惑者,托幽途以启真城。
堑三业之固宅,广六度以澄神,散结贼于旷野,研四变以游心,焰三慧为炬明,浪中源以殊分。
金刚戟以练魔定慧相和,以测真如。
是智依定则痴妄亏而霄落,定由智则七渊湛然而清。
清融九服,则玄庭有阶,阶级相乘,则炉冶成妙义之本。
本之有方,寻根传训,则冥一俱当。
虽利钝有殊,济苦一量。
若契会同趣,则圣性同照。
圣性同照,则累患永辽。
故知禅智为出世之妙术,实际之义标也。
夫禅智之为道,言约理备,究析中道,对治万法,善恶相乘,迭转孰止,互有废兴,馆窥匠彻,略位其宗,以揆大方,异世同文。
上圣为慈悲之主,留法藏于千载,示三乘之轨辙,知会通之至阶。
汰粗蚌于曩劫,曲成众艳之灵蠙,密典相传以至今,接有缘以八背。
未始失其会,随机犹掌回,所谓澹智常寂,而不失照。
虽万机寂化一用,故能穷诸法宝,拟想玄扉。
游志妙极,蹑神光于无间者哉。
禅典要密,宜对之有宗;
若漏失根源,则枝寻不全。
群盲失旨,则上慢幽昏,可不惧乎?
若能审其本根,冥训道成,实观会古,则万境齐明,冲途豁尔而融,体玄象于无形。
然后知凡圣异流,心行无边。
然弃本寻条之士,各以升降小异,俱会其宗。
遂迷穴见隅,变其津途,昏游长夜,永与理隔,不亦哀哉。
自顷来禅,训实鲜)得其中,每以殊形难保,迁动不常,便启诚三宝,搜求玄要,依四百论,扣其关旨。
会遇西来宗匠,综习大法,寻本至终,冥隅一开,千载之下,优昙再隆,可不欣乎?
遂乃推究高宗承嗣之范,云佛涅盘后,阿难曲奉圣旨,流行千载,先与同行弟子摩田地,摩田地传与舍那婆。
斯此三应真,大愿弘覆,冥构于昔。
神超事外,慈在宁济,潜行救物,偶会无差。
佛在世时,有外学五通仙人,往至佛所,请求出家,乘俗高胜,志存远寄,便言若我入道,智慧辨才,与身子等者。
尔乃当于至尊法中,修习梵行。
佛知其本根,于后百年,当弘大事,便答仙人。
汝今出家,智慧浅薄,不及身子,仙人即退。
后百年中,其人出世,奇识博达,遇物开悟,遂出家学道,寻得应真。
三明内照,六通远振,辩才无碍,摧诸异论。
所度人众,其量无边,于诸法藏,开托教文。
诸贤遂见,乃有五部之异。
是化运有方,开彻有期,五部既举,则深浅殊风,遂有支派之别,既有其别,可不究本,详而后学邪。
此一部典,名为《具足清净法场》,传此法至于罽宾,转至富若蜜罗,富若蜜罗亦尽诸漏,具足六通,后至弟子富若罗,亦得应真。
此二人于罽宾中,为第一教首。
富若蜜罗去世已来五十馀年,弟子去世二十馀年,昙摩多罗菩萨与佛陀斯那俱共咨得高胜,宣行法本。
佛陀斯那化行罽宾,为第三训首。
有于彼来者,亲从其受法教诲,见其涅槃,其涅盘时遗教言,我所化人众数甚多。
入道之徒,具有七百。
富若罗所训为教师者十五六人,如今于西域中炽盛教化受学者众。
昙摩罗天竺来,以是法要传与婆陀罗,婆陀罗传与佛陀斯那,佛陀斯那悯此旃彤无真习可师,故传此法本。
流至东州,亦欲使了其真伪,途无乱辙,成无虚构,必加厚益。
斯经所云:开四色为分界,一色无量缘宗归部律,则发趣果然,其犹朝阳晖首,万类影旋,师子震吼,则众兽伏焉。
圣王轮宝,诸雄悚然,览斯法界,廓清虚津。
入有不惑,处无不沈。
自非道起群方,智鉴玄中,孰能立无言之辩,于灵沼之渊,寄言述于先觉之林,可谓无名于所名,而物无不名;
无形于所形,而物无不形,无事于所事,而物无不事者哉(《释藏》迹九。)
祭地方泽御笔手诏政和三年九月二十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七、《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三、《宋会要辑稿》礼二八之一五(第二册第一○二六页)
昔先王父天母地,严恭祀祭,躬行而岁遍。
承嗣丕构,率循旧章,三岁一郊,大赉天下,祗载郊庙。
天之休,罔有不格。
率时昭考,既革合祭之非;
牵狃故常,尚稽夏至之礼。
大报天地,弗及方丘。
夙夜以思,靡遑宁处。
夫祭不欲数,数则烦,不欲疏,疏则怠,废而不举,其可乎?
惟明与察,不敢不虔。
自今每遇祀大礼后,祭地方泽
其仪物仗卫应奉事,悉从减省。
从祭臣僚与随驾卫士量与支赐。
简而易行,无偏而不与之失,以称朕意。
可令礼制局裁定以闻。
内府所藏唐人百马卷子 明末清初 · 顾景星
开元厩马四十万,天宝从龙谁最健?
夜偃火鼓延秋门,昼争豆莝感阳店。
万里桥头百存一,骑去东宫还几匹?
当时刍秣尽凡才,急难何曾见腾逸。
此图蒲稍仅百马,毋乃乐坊教成者?
细看不是临阵姿,可惜登床汗流赭。
黄衫奚官三五人,镂花玉带绣抹巾。
羁前宝络坠金铎,覆以罗帕承锦茵。
可怜贼破西京后,此马全为承嗣有。
鼓声应节反见妖,血碎桃花死犹吼。
图藏内府已千年,相传画手南唐前。
画师有意惜奇骏,不遣驱驰供舞筵。
君看老骥还遭放,尽有骅骝气凋丧。
苜蓿难逢大宛种,苁蓉屡湿边庭瘴。
俶傥何须四百蹄,壮观争多真画师。
转思騕袅不世出,天子独乘何所之(“刍秣尽凡才”二语,比当时豢养庸流,临难退避,如陈希烈张垍之辈,而颜真卿忠直,不识为何如人也。借题发挥,乃见作手。)
移虏淮阳太守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六
永明十年太岁某,淮阴太守某移淮阳长,大齐乘乾,得一清静。
今皇上体圣居震,绩戎昌绪,仁泽之所洒沾,惠风之所偃靡,威武之所腾骧,刑政之所宣畅,浩浩乎其不可涯涘,固能徼岷禺,关夷海,拓沙渚,道零山,八胤承嗣,九垓禔福,含齿戴发,其乐只且。
所以通欢魏境,静息边民,嗟尔黔氓,共和优忝。
而魏主不笃我信誓,侮弱我慈怀,凭陵我南城,寇扰我樊邓。
元帅逞枭鸢之心,锐卒畜蜂虿之毒,蝇飞藩棘,蚁附池隍。
我聊命偏将,执而俘之,连左衽于郊门,频编首于外阙。
有司将加诛焉,天子弗之许也。
重谒而请,天子又不许也。
更从请所以置之?
乃制诏曰:
「昔虞帝钦明,苗山记倒戈之阵;
君踵武,钧台载不战之兵。
今锋镝陵边,彤云入候,加讨而后擒,待征而知服,此乃朕之凉德。
彼将何德,徒哀其积习为性,因染遂变,不识天时,用干人事。
虽同滨率境,自隔王臣,直曰斯民,独为系虏,父母生乖,妻儿则桑梓悠悠,坟茔万里。
情甚悲之。
可解网改祝,听归巢穴。
岂直邻好足鄙,特以哀矜自中。
以时资遣,称朕意焉」。
已遵明诏,部送所虏若干人,即日在界,宜速近护,时施故堡,使幽荒之外,知皇王之德音。
故移(《文苑英华》六百五十)
遣使奉表 南北朝 · 呵罗单国王毗沙跋摩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一
常胜天子陛下:诸佛世尊,常乐安隐,三达六通,为世间道,是名如来,应供正觉,遗形舍利,造诸塔像,庄严国土,如须弥山,村邑聚落,次第罗匝,城廓馆宇,如忉利天宫,宫殿高广,楼阁庄严,四兵具足,能伏怨敌,国士丰乐,无诸患难。
奉承先王,正法治化,人民良善,庆无不利,处雪山阴雪水流注,百川洋溢,八味清净,周匝屈曲,顺趣大海,一切众生,咸得受用。
于诸国土,殊胜第一,是名震旦,大宋扬都承嗣常胜,大王之业,德合天心,仁荫四海,圣智周备,化无不顺,虽人是天,护世降生,功德宝藏,大悲救世,为我尊主常胜天子。
是故至诚五体敬礼,呵罗单国王毗沙跋摩稽首问讯(《宋书·夷蛮传》,元嘉十年。)
秦王二子承嗣 隋 · 阙名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九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贵既如此,罪则可知。
汉时栗姬有罪,其子便废,郭后被废,其子斯黜。
大既然矣,小亦宜同。
秦王二子,母皆罪废,不合承嗣(《隋书·秦孝王俊传》)
唐故陇西李氏夫人墓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七、全宋文卷三二、《徐公文集》卷一七、《全唐文》卷八八七
夫人讳某字某,其先太原人,故左司郎中、赠太府卿讳潜之孙,今太弟洗马裔之第三女也。
伯仲世父皆践历台阁,抑扬声实,相纠以孝,相高以让,桃李,闺庭粲然。
夫人袭圭组之英,发为秀色;
钟姻睦之气,凝为淑性。
柔而有则,爱而不骄。
紃组之工,翰墨之妙,禀自天性,能必过人。
及长,归于李君
君名俛,故楚州刺史承嗣之孙,今礼部尚书度之少子也。
舅甥之故,齐鲁之匹;
好合之美,潘杨之风。
夫人移天睦族,率由典礼,不恃旧以废职,不矜能而怠敬。
门内之理,清芬穆然。
呜呼!
严霜春○,蕣华朝坠,享年二十有五,某年月日卒于京师某里之寓居。
二族悲恸,六姻悽怆,仁而不寿,古则有之。
以其年某月日,葬于江宁县某乡里之原,礼也。
东海徐铉以世亲之旧,实维私之敬,执绋永悼,刊石为铭。
铭曰:
天之命兮不可知,生此贤女兮钟淑姿,嫔于盛族兮令仪。
与之才兮不与之寿,永凋落兮芳时。
俨黼翣,道灵輀,小江村兮长江湄。
千秋万代兮草离离,空馀初月如蛾眉。
请建皇嗣 初唐 · 李昭德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
臣闻文武之道。布在方策。
岂有巳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
以亲亲言之。则天皇是陛下夫也。
皇嗣是陛下子也。陛下正合得天子子孙。
为万代计。况陛下承天皇顾托而有天下。
若立承嗣。臣恐天皇不血食矣。
执奏裴景仙狱表 其一 第一表 唐 · 李朝隐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六
臣某言。伏见武强县裴景仙。
犯乞取赃至五千匹。事发逃走。
奉敕令集众决杀。伏以景仙缘乞取犯赃。
罪不至死。又其曾祖故司空寂。
往属缔构。首预元勋。
载初年中。家陷非罪。
凡有兄弟。皆被诛夷。
惟景仙独存。今见承嗣
据赃未当死坐。准犯犹入请条。
十代宥贤。功实宜录。
一门绝祀。情或可哀。
愿宽暴市之刑。俾就投荒之役。
则旧勋不弃。平典斯允。
乞不指前朝过失状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忠正德文集》卷一
恭惟太上皇帝在位二十六年,慈仁厚德,涵育四海,每诏令之下,未尝不勤勤恳恳,以爱恤百姓为言也。
不幸朝臣失政,专务阿谀,积稔蔽欺,驯致祸乱。
今天下父老恨委任之非人,痛太上之北狩,未尝不叹息流涕焉。
陛下承嗣大统,适丁多难,修身慎行,期底康平,上欲以推太上慈爱之心,下欲以拯中原涂炭之苦,至诚之德,可格于天。
惟是四方封奏,百僚献陈,尚以崇、观、宣、政为言,谅惟陛下以父子之爱,所不忍闻也。
夫政事惟议其是非,人材惟审其邪正,因革进退,归之于至当之论则可矣。
况当时误国之人,悉已窜逐,奚必纷纷然深指前日之过哉!
愿明降诏旨,使中外之人皆知圣意,伏乞施行。